首页

踩踏栖心之

时间:2025-05-25 21:47:14 作者:【小新的Vlog】电子导盲犬究竟如何?小新蒙眼去感受 浏览量:69724

  中新网楚雄10月24日电 (黄兴鸿)“这是我耗时7年多手绣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长21米,宽0.8米。”24日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的普玉珍介绍,作为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承人,她会传承好彝族服饰制作技艺,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,共同致富。

  1957年,普玉珍出生于武定县。该县地处云南省中北部、金沙江畔,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黄兴鸿 摄

  “彝族服饰制作有上千年历史,是彝族女孩的‘必修课’,我3岁起就跟奶奶学习制作技艺,后来又不断拜师。”普玉珍介绍,彝族服饰包括衣服、鞋子、鞋垫等,制作很讲究,单刺绣技法就逾180种,她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挑布绣、火把针绣、堆绣等150余种技法。

  为增加收入,1989年,种地为生的普玉珍开了彝族服饰小工坊。1990年,她偶然看到了描绘千年前北宋都城热闹场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于是花2600元钱买了一块长布,着手绣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
图为普玉珍绣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一景。黄兴鸿 摄

  普玉珍介绍,绣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麻线是她自己纺的,纺线颜色也是她找多种植物花卉制作原料染的,颜色多达20余种;刺绣主要使用斜纹针绣、打根绣、十字绣3种技法。耗时7年多完成的作品,针法细腻,色彩丰富。“曾有一名外国人出价160万购买,但我没卖,我希望这幅作品留在国内。”普玉珍介绍,近年来,她也制作了许多巨型作品,其中最为畅销的是《百福图》。

  2014年,彝族服饰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;2018年,普玉珍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
图为普玉珍(右)与邻居制作彝族服饰。黄兴鸿 摄

  “依靠彝绣产品,我家生活越过越好。”普玉珍说,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拜师,全国多地也邀请她去教授彝族服饰制作技艺。

  “在武定,我的徒弟超过2000人,其中一半多和我长期合作,她们将制作好的服饰交给我来销售。”据普玉珍介绍,她的彝族服饰供不应求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,主要销往全国各地,部分销往国外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印尼气象、气候和地球物理局消息,此次地震震中位于位于东爪哇省图班市东北132公里处的海域,即南纬5.74度,东经112.32度,震源深度10公里。预计不会有海啸风险。

科技强国,总书记念兹在兹

邹女士表示,因身在国内无法配合调查,这意味着她将被判处欺诈罪,不但会被强制收回失业金,还会因此影响个人档案记录20年、降低个人信用评分,对以后租房、务工、贷款等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。在得知侨法服务站可以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援助后,邹女士立马上门进行咨询。

第三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

从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到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,从举办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到中国—东盟信息港论坛,中国始终致力于打造和平、安全、开放、合作、有序的网络空间,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。

初冬甘蔗丰收季 赣南古法熬红糖

“传统黄酒大多是500毫升大瓶,但现在不少人聚会喝酒微醺即可,所以我们针对轻量化饮用场景推出了245毫升小瓶装,并在瓶身印上了‘呆’‘萌’二字。”山西代州黄酒制作技艺传承人郎锐说,除了对酒瓶进行改造,此次糖酒会她还带来青桔风味、蜂蜜人参风味的创新黄酒。

演员刘奕铁:从细节中表现角色,才能令观众信服

赤字规模扩大到4.06万亿元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,将为经济稳中求进提供更足“马力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